来源:荆州市工商联合会 作者:主编 时间: 2025-04-15
在江汉平原,荆楚大地,许小兰开拓职业教育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她传承了荆楚女性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展示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谱写了钟情职教、深耕非遗的精彩篇章。伴随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许小兰历经艰难创业、转型求索、跨越发展、铸就品牌四个阶段,打造了一艘集团化办学的职业教育航母,塑造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这座城市地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量。
一、聚力职业教育,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许小兰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三十多年如一日,为职教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从1990年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到2002年投资创办中职学校,再到今天的集团化办学,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打造。目前,学校办学实力日益强大,占地面积1000余亩,在校学生有2.1万人,教职员工达760余人。
许小兰打造的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以荆楚非遗传承为特色的高职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建设的“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是全国重点职业学校、全国重点技工学校,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实行“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践行了“传习、传承、传创”三型人才培养理念,专注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集团每年为国家输送技能人才和创业者5000多人,其中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人,“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18人,全国乡村工匠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荣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面向社会和企业持续开展就业培训、稳岗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创业培训,每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2万余人次;面向农村开展“一村一匠”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工匠300余人,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韩国伽图立大学合作开办国际班,建立印尼青美邦荆楚非遗鲁班工坊,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培养人才。
二、深耕非遗传承,为打造荆楚文化IP增添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许小兰敬畏传统,守护文化。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荆州城区城南一个破旧的作坊里遇到匠人邹德香,他正在狭窄逼仄的破旧厂房里从事手工雕刻和彩绘工作,他工作时满脸尘土,工作台上竟然找不出搁放一杯茶水的地方。许小兰被荆楚匠人守护文化的精神感动了,立即做出决定,把传承荆楚手工技艺作为学校跨越发展的支点,正式开启了开创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相互贯通的特色发展新航程。她投资建设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博物馆,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依托非遗传承院成立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中国漆艺联盟,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投资+保护+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02年5月,公司组建以来已经累计投资近20亿,设立了集非遗展示、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的18个楚式漆器工坊,盘活9个国家级、33个省级和51个市级非遗项目,吸纳了近30位全国、全省的非遗传承人以非遗工坊的形式入驻传承院。集团牵头组建全国工艺美术(漆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了中日韩“荆楚问漆”国际学术论坛,常态化开展国际漆艺高峰论坛,推动博物馆核心文化IP漆木器文化的出海传播,《漆艺师职业标准》入选乍得、越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互认项目”,与上市企业格林美公司合作在印度尼西亚建成“中文+非遗+技能”鲁班工坊。以“荆作·楚生活”为品牌,融入现代生活时尚元素,研发了“琴、茶、食、书”四大品类文创产品100余款,2024年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
“一村一匠”计划,集团教师孟祥高被农村农业部授予“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培育了漆艺师、斫琴师2个省级优秀劳务品牌;开展非遗“四进”(校园、社区、企业、学校),年接待研学体验11000人次;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将文化活态传承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闯出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海,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优秀集体与先进个人。
三、践行社会责任,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贡献力量
她搭建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平台,先后为数以千计的大、中专学生及待业人群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免费入驻工坊的8位大师每年创造非遗文创行业产值1000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她为社会和个人累计捐款800余万元,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发展的探索中,她发现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非常适合残疾人,为回报社会,她满怀激情地做起了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公益事业。2017年,在荆州市残联帮助下,她组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非遗传承融为一体,她用最好的硬件条件、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技能大师善待这些孩子,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康复、就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目前,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互联网”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模式。2018年,她创办的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获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公司荣获全国助残先进单位,打造了全国非遗公益助残品牌。2019年,董事长许小兰参加全国助残先进表彰会,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弦歌不辍,力耕不欺。许小兰以崇高情怀深耕职业教育,以商业智慧守护文化根脉,她的不懈坚持和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曾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湖北省十大女民营企业家、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桂冠,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许小兰用实际行动和感人事迹诠释着融教育、文化及产业于一体的企业家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