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电话:0716-4172187

国标代码:14555

湖北省招生代码:C610

中国经济导报对董事长许小兰进行深度访问并大篇幅报道

来源:未知  作者:主编  时间: 2021-01-18   

日前,中国经济导报对我校董事长许小兰进行深度访问,并在2021年1月13日02版发表题为《工匠小镇中的文化大学 非遗传承里的产业振兴》的文章。该文生动且详尽地报道了董事长许小兰克难奋进的办学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工匠小镇中的文化大学 非遗传承里的产业振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李建民


兰花终年常绿,姿态端秀,与竹、菊、梅合称“花中四君子”。名如其人,许小兰“从下岗教师到金牌校长”,演绎了朴素、高洁的发展传奇。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她探索非遗文化教育产业职业教育综合体发展模式,演绎了“工匠小镇中的文化大学,非遗传承里的产业振兴”,实现了“职业教育特起来、传统漆艺活起来、非遗产业兴起来”,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职业教育“特”起来


“漆树浑身都是宝,籽油可制肥皂,果皮可作蜡烛,木材坚实耐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素有‘涂料之王’美誉的漆液,在我们大漆博物馆里尽展风采。”

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见识到了玲琅满目的漆艺术品,既有楚国时代的乐器“虎座鸟架鼓”,也有当代大师薛生金的作品“渐变五蝠漆纹盒”,而给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讲解的许小兰,是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董事长、院长,她精明干练,声音洪亮,也平易近人,妙语连珠。

延续楚国先民“不服周”血脉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气质的许小兰,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带领她的团队,始终驰骋在冲锋的道路上,而她个人也实现了从“下岗教师”到“金牌校长”的凤凰涅槃。

许小兰于1967年出生在湘鄂两省交界黄山头脚下的金牛村。在五姊妹中排行老幺,家境贫寒,却家风开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她出生的家乡公安县商业学校任教,怀着对职业教育的挚爱,本想一展抱负,结果事与愿违。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遭遇寒流,1995年的公安商校也未能幸免,许小兰成为了一名下岗教师。坚信“爱拼才可能赢”的许小兰选择把从事职业教育作为生存之本、创业之路。

由于缺乏独立办学的经验,也筹措不到办学经费,更找不到办学场地,许小兰尝试挂靠公办学校合作办学。挺过了“冬天”,许小兰说“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寒子弟成就属于他们的梦想,一定要办一所独具特色的职业学校”。2002年,湖北省创业技工学校、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正式挂牌,从此,她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职业教育创业之旅。

万事开头难,学校开办的第一年,在校生不到400人。2002年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卷走了学生的大部分行李,教学设施毁坏严重,学校接近灭顶之灾。屋漏偏遇连阴雨,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已经招进来的学生纷纷退学回家,新招收的学生又无法进来,学校面临倒闭。

逆境中最需要的就是孤独的隐忍与坚持。学校可能有转型的退路,学生没有退路,对职业教育的探索更没有退路。

一次次的挫折曾让许小兰萌生退意,这其中的悲苦无以言表。但不服输的她坚信:只要有实力,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于是悲痛过后的她重新振作,和国内著名的循环经济企业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千名特种技工,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校招生规模年年翻番,2007年成为全省唯一的“万人中职学校”。

“不服周”的许小兰说,“职业教育只有特起来,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小兰在荆州城区城南一个破旧的作坊里,遇到一位执著的手工艺大师邹德香,他带着家人竟然在不到3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里从事手工雕刻和彩绘的工作。他工作时满脸尘土,工作台上竟然找不出搁放一杯茶水的地方。

许小兰被荆楚匠人守护文化的精神感动了,立即做出决定,把传承荆楚手工技艺作为学校跨越发展的支点,正式开启了开创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相互贯通的特色发展新航程。

2012年9月,学校集合楚式漆器雕刻和彩绘、楚绣、磨鹰风筝、葫芦画、雕花剪纸等18个手工项目,筹资3400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迄今也是全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实现了传统手工技艺与职业教育、与文化旅游、与社区服务、与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

因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特色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2017年6月升级为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同年国家传统工艺漆艺振兴工作站在非遗传承院挂牌、推动传统工艺文创产业的发展。学校实现了校景合一、校院合一、校企合一。

“师者仁心,惠及荆楚乡村,造福三万贫寒家庭。创业壮志,延续文化血脉,实现各方互惠共赢。”这是许小兰自撰的一副对联,也是她内心的写照。


传统漆艺“活”起来


“不仅要修复文物挂起来,还要让它们活起来,要还原当时的人物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挖掘。”许小兰指着一幅用天然涂料——生漆髹饰的铜镜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那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工作站看到了一位学生正在刺绣,她手拿针线,聚精会神地精雕细琢,这幅刺绣也仿佛有了生命力,活了起来。

在职业教育蒸蒸日上之时,风风火火的许小兰,建成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立了湖北省十八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批十位非遗技能大师入住技能传承园,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与非遗技能的对接,还成立了荆州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站。

据了解,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是2017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在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荆楚非遗传承院设立的全国第九个、湖北省第一个以传统手工技艺产业振兴为宗旨的、集聚人才共享共融实施非遗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并推动产业发展的平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驻站单位。工作站依托荆州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楚文化资源,依托清华大学国际化、跨学科优势及世界一流的设计研发能力,依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手工技艺人才培养优势,依托荆楚非遗传承院已经形成的全国非遗保护示范平台等资源,致力于建成全国漆艺教学及非遗传承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孵化平台、中日韩大漆行业交流平台、楚文化研究、文物修复及大漆材料加工的科研平台。

如何传承大漆优秀文化?许小兰表示,文化科技交融,夯实漆艺传承发展基础。工作站成立“传统工艺荆楚文库”丛书编辑委员会,完成楚式漆艺、斫琴、楚汉绣等图书的编纂;在湖北省图书馆支持下,成立湖北省图书馆大漆文献分馆;与荆州博物馆合作开展“漆器数据库建设项目”;与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部级课题《生漆精制与漆器质量检测》,建立生漆加工车间,制定相关检测加工标准;完成了髹漆、制胎、制漆等三项技艺的技能竞赛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制定。

许小兰还建成了中国漆工艺馆,活态展现中国大漆文化。2019年7月,工作站发起“漆艺中国行-大篷车行动”,分5条路线对全国22项国家级、省市级漆艺非遗项目,40余位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探访。“以访聚焦”完成中国漆工艺馆,展现漆工艺传承历史、材料、工具、工艺流程。打造“荆楚问漆”品牌活动,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引领全国大漆行业发展。


大漆产业“兴”起来


在商品展示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精致的漆器餐具套装,无论是红色的碗,还是原色的筷子,以及深色的托盘,无一不展示传统文化产业振兴后的魅力。

如何实现大漆产业振兴?许小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娓娓道来:建站3年来,工作站提炼出“荆作·楚生活”品牌、以“非遗传承+院校教育+研创驻留+创业孵化”为人才培养模式、以“漆器加工制作+文创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链”为产销模式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打造“荆作·楚生活”品牌。建设完成现代化漆加工检测车间、制胎工坊,以漆器髹饰技艺为核心,打造出了“琴、食、茶、书”四个漆生活空间,为荆州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作出了示范。

践行“非遗传承+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漆艺传承青年人才。工作站自成立以来,联合承办非遗研培计划漆艺培训班4期,委托清华美院开展楚式漆艺研修班1期,培养省内外漆艺传承人、漆艺从业者191人;开展站校、站企合作,各高校驻站教学、研创达800余人次,开展中小学研学活动,接待6万余人次;为促进漆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站积极承担了每年一次的漆艺技能大赛。以2019年“荆楚问漆”活动期间举办的全国漆艺邀请赛为推动,2020年将漆艺大赛升级为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艺品制作(漆器制胎工、漆器髹漆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推动漆器产业发展储备了人才。目前已完成漆艺竞赛标准制定,全国14所漆艺院校代表、中日韩漆艺传承人及学者代表专门签署了漆艺项目纳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表演项目的联合倡议书。

以“协同创新、共享联动”为理念,推进工作站平台共享共建。目前,工作站已签订北京华方雕漆设计有限公司、深圳百宝漆艺有限公司等4家站企合作单位;南京工程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等8家站校合作单位。与2家企业签约共建生漆加工及制胎车间,引进4个项目,引进传承人及海外留学人员6人。

开展国际交流,推动中国漆文化走出去。工作站多次组团赴日本、韩国考察大漆产业发展状况,并邀请日韩漆艺专家到工作站指导。仅2019年,工作站参加对外交流活动达40余次。利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北省发展成就展示活动、亚洲文化旅游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活动、第三十四届香港国际礼品及赠品展等活动,推进漆文化传播推广。

工作站还精准扶贫助力乡村发展,非遗进社区融入百姓生活。探索残疾人漆艺职业教育,开展乡村非遗扶贫工作。目前已招收2期残疾人漆艺学徒班,惠及80名残疾人。通过培训、巡讲、设计研创,支持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竹溪发展漆树种植和漆艺产业。以工作站为依托,在巴东漆树林开展文旅融合活动。

非遗融入社区生活,漆艺普及显成效。工作站相继在荆州黄家塘社区、章华台社区、九曲桥社区、北湖路社区、蛇入山社区、东岳社区等9个社区开展漆艺普及体验活动。为响应“全民战疫,非遗在行动”号召,工作站与阿里巴巴旗下优酷合作举办了4期荆楚非遗网络公开课,直播间累计观看57万人次,点赞、转发、弹幕评论49万次,直播间链接分享到微信等渠道6300次。

2019年5月9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暨荆楚非遗工匠小镇开工。2020年9月,第一期工程交付使用,首批20位大师、3000学子入驻。“工匠小镇中的文化大学,非遗传承里的产业振兴”——这是许小兰的愿景。

 

01.jpg